当我们说入门的时候,我们谈些什么

在谈这个话题之前,我想先说说大一刚进来时候的自己。

众所周知,前后端的概念是计算机行业的新人最早、最容易接触的,无论是听周围人的言谈,还是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培训班,前后端是最热门的主题。

当我刚刚进入大学,还是个弱鸡🐔,没有入门的时候,我看到这些新鲜的名词感到十分头大:

CMS、Severless、Nodejs、NoSQL、Docker、Vue、MySQL、nginx、虚拟化、Python、React、Java、Spring、Golang、高并发、JavaScript、HTTP、云计算、PHP····

以上的这些(还有无数没有列出来的词汇)都与web相关,而我当时遇到这样的环境,感到了深深的迷茫,甚至开始怀疑人生:这么多技术,要学到哪年哪月去?我要怎么开始学?

最开始的时候,我采用了一种非常笨的方法:挨个查找,每一个没看过的都丢到百度百科/维基百科里,去了解它是什么,它有什么用。但是看着看着,就看不下去了,因为一个概念的定义和使用里总会衍生出新的名词,而去搜索新的名词又有新的概念出现,如此反反复复,脑子还是一团糟,完全梳理不出来知识的脉络。

于是我想,一不做二不休,从一个名词的百科描述开始,把它当作一个副本,打穿了它再去学下一个(后来我知道了上面的方法叫广度优先搜索,这个叫深度优先搜索)这个方法还是有问题,就是看的很多东西印象不深,像是高中的文科知识点一样,很容易忘记,概念与概念之间也有混淆。

两条路都走不通,该怎么做呢?焦糖的学长学姐给我的建议是: Learning by doing

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对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,而且前后端技术本身是你“看得见摸得着”的,一个页面的展示,一次请求的返回结果,都是学习中很强烈的正反馈,这是保证了“做中学”方法学习效率高的重要因素。

所以, tips第一条:“做中学”,一定要动手写代码,不能偷懒

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,那下一步是什么呢?我猜你现在的状态是:已经拿起了锤子,在寻找着哪里可以钉钉子吧。

不要着急,我接下来要先摆明一个事实: 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Roadmap,只有永远的探索

如果大家到了就业的岗位上,和你的同事闲聊时谈到是怎么入门学习的,他们的回答一定是千奇百怪的。

有的同学是从初高中就接触了信息学竞赛,早早的接触到了计算机,从C语言、数据结构开始学起,之后才接触到了开发;有的同学是从小玩游戏,总寻思着搞个“盗取QQ密码”或是“破解游戏”的金手指给同学们显摆一手才学习了网络攻防知识;也有之前完全没接触过代码,甚至大学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因为“一个东西不怎么顺手,干脆自己搞一个”而成为了百万级下载量的开源库的作者。

一千个互联网从业者有一千个入行的路径,其实并不是前人的脚印不可以复刻,而是因为他们在路上走的太多太杂,导致所有路都被踩得平平整整。对于一个新人而言,最难的事情不是没有路可以选,而是有太多路可以选,人就懵掉了。

看技术书籍学习吗?可以

看MOOC/Bilibili上的视频学习吗?可以

看廖雪峰的博客/菜鸟教程的文档和例子学习吗?可以

你可以从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网站、平台上学到前后端、Web开发的知识,这就是计算机行业的魅力,它是开放共享给所有人的,而学习这些知识,没有固定的路径,没有RPG游戏里的线性打怪升级,只有开放世界的无限探索。

而在探索的过程里,你会学到很多东西,不仅仅是技术,还有计算机学科十分突出的思维。即使你踩了坑,发现了很多资源其实并不优质(比如谭浩强的C语言),但你也记住了信息筛选的重要性。当我现在站在一个从业者的位置上,回顾大学时期入门时东看看西瞧瞧的时光,我并不认为有哪些知识,哪些技术“白学了”,因为它们是一直陪伴着你的,总会在你不经意间发现它的用处。

所以, tips第二条:不留余力地探索吧,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,路上的所有都是收获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